朝钦努力推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健康发

发布时间:2019/3/06 09:23:00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就是将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融为一体,有较长的耐久性且满足消防要求的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目前按构造及施工工艺划分,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主要分为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和外模板式预制两种。传统的建筑外墙外保温是在建筑主体四周粘贴保温板,采用“穿棉袄”的方式,存在着产品、配件及施工环节多,施工质量不宜管控,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技术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外墙外保温层理论寿命只有25年,有一些甚至三五年、七八年就出现了开裂脱落等问题,时常有发生砸坏车辆、砸伤人的次生事故,维修费用不少,并且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近年来还发生了多起外墙外保温引起的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惨痛。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具有保温与防火性能优良、质量安全可靠、保温与建筑墙体同寿命等特点,可实现建筑材料防火向建筑结构防火的转变,实现建筑保温二次施工向同步施工的转变,是对传统外墙保温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2014年河北省推广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技术以来,石家庄市住建局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产品技术的应用。2015年5月份以来市区内新建建筑均采用了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技术,CL建筑体系技术等一批先进的产品得以实施应用,全市的外墙外保温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建筑节能工作得到了加强,走在了全国保温结构一体化的前列。但是在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CQ免拆模板外墙保温系统

 
         一、实施保温结构一体化后出现的部分问题
        1、个别产品的技术有缺陷,外叶墙的受力分析、冻融变形、温度变化应力考虑的不全,留下隐患。应该发展预制夹心墙体或半预制夹心墙体,采用先进的非组合式夹心保温墙体结构,通过专用的高性能有机复合材料拉结件把外叶墙和结构层拉结在一起,减少冷桥现象,外叶墙变形不受内叶墙影响,不产生应力集中,外叶墙没有裂纹及开裂,形成安全可靠寿命长久的外墙体。
        2、缺失规范的施工标准和强制性的质量要求。目前采用外模板现浇混凝土施工的项目上外模板的质量参差不齐,与自身规程及图集中所提到的标准均有差异。如:在项目应用中所用材料与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在外模板层仅有双层网格布及砂浆组成。缺少的保温过渡层导致外模板层的柔韧性较差,也是导致外模板保温体系外墙开裂的直接原因。
        3、后期开裂问题仍然存在。外模板现浇混凝土成型后的外墙面开裂是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应用项目中出现最多的问题之一。开裂问题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外模板自身材料的问题,另一方面则由施工方面的原因引起开裂现象。前面提到外模板采用强度相对于其他保温材料较高的挤塑板为保温材料,其自身柔韧性、养护时间不足产生形变等问题可能导致外墙面的开裂;且挤塑板自身形变也将引起与外模板层之间的开裂。在施工方面,出现开裂问题大多是由于外模板缝之间处理不当,以及外模板与其他材料之间因材料自身形变差异产生应力导致开裂。
        4、外墙体的平整度及胀模。采用外模板现浇混凝土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的建筑外墙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出现外模板平整度较差的问题,更有板间错位及胀模的情况出现。外模板施工工艺要求较为严格,对细节的处理需要更为谨慎。目前,施工单位普遍缺乏施工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施工经验,生产企业配合、施工方法、监理节点、质量管控等都处在边施工边探索阶段,施工方对体系的不熟悉,在项目中出现的内外模板放置颠倒是导致出现板间错位及胀模现象出现的可能直接因素。
        5、浇筑后的外立面二次开口。采用外模板现浇混凝土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的施工存在着为固定施工爬架而在外墙面开口情况,导致外立面每层都会出现数个窗口,虽然事后用保温砂浆修复但由于材料的不同及材料本身的理化指标不同,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6、过分要求外模板保护层的厚度。外模板其保护层20mm左右时的砂浆隔绝空气层是能满足防火需要的。要求保护层达到50mm以上这是对防火要求不切实际的过分解读,应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保温材料和材料防火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不必要的过厚保护层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结构上(拉结构件、自重等因素)留下安全隐患。


CQ免拆模板
     
  二、坚持保温及耐久性是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主导
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是技术创新,是基于“实现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有较长的耐久性且满足防火要求的技术”这一的理念的实践,其核心是解决保温及耐久性问题”。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是引领我们工作的纲领,应把握保温及耐久性这个理念,建筑材料安全性和材料防火只要达到国家检测要求就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理念,不应是制约和限制。
        三、装配式建筑是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最终方向
把握政策导向,加快技术创新,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与现场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8年4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出台《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石政规〔2018〕5号),文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提升建筑品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产业化水平。现有的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产品虽然也是工厂化制作,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并没有真正解决建筑结构的问题,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站在建筑产业化的高度来考虑。未来的产品发展应是如石政规〔2018〕5号文件提出的:“一是要培育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引导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支持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有一定影响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成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大力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促进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二是发展部品部件。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降低运输成本。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符合模数的建筑用钢。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实现清洁生产,优化物流管理。支持墙材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轻质高强、使用寿命长的墙体和屋面材料,开发推广保温与结构、装饰一体化的配套墙体材料。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这些政策的出台给建筑业和建材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结合装配式建筑,必将走上标准规范,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外墙与保温相结合的部品部件道路,以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