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好体现在哪里?
新的时代,公司将以国家 “十三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为依托,以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目的,按照国家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要求及标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安全耐久、施工便利的新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国家推广项目,是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实现保温与墙体同寿命的建筑节能技术。界定一体化技术的概念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建筑墙体保温应与结构同步施工,同时保温层外侧应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或其他无机材料防护层;二是施工后结构保温墙体无需再做保温即能满足现行节能标准要求;三是能够实现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满足上述条件方能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好体现在:
保温结构一体化即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集保温隔热功能与围护结构功能于一体,墙体不需要另行采取保温措施即可满足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具有保温防火性能优良、质量安全可靠,且能够实现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的特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对传统建筑墙体保温设计和施工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大力推行一体化技术不仅是满足建筑节能工程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消防安全,是当前解决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推广应用。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实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的目的。用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结合紧密,外墙完全可以承受重力、风力等载荷,保温层与结构层同时浇筑,共为有机整体,保温与结构同寿命,外装修质量稳定,解决了普通墙体保温层开裂、渗水、空鼓、脱落等工程质量隐患,且无需二次维修和更换,真正做到建筑不拆,保温不坏。
达到国家A级防火要求。采用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筑,基层墙体为现浇混凝土承重墙体,外保护层一般为50毫米厚自密实混凝土,中间为燃烧性能等级为B1或B2级的有机夹芯保温材料。耐火极限3小时以上,完全可以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的A级保温材料的防火效果,在高温下不产生有害气体。
满足国家抗震设防要求。采用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造,在承受地震时,两侧混凝土在骨架的连接下协同工作,不会出现倾覆或散落形式的破坏,其抗震性能比砖混结构提高两三个抗震等级,极大地提升建筑的坚固稳定性,满足国家抗震设防要求。
显著经济性,有效缩短工期2至3个月,减少耗材。直接用作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外模板,模板和保温合二为一,减少施工工序,省了外模板,而且保温外防护层工厂预制,减少了敷面水泥砂浆用量,有效减少二次外粉用量。依据现行建设工程定额标准、工期定额标准和建筑施工实际案例测算,同一建设项目采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体系”产品,比运用现行传统技术产品,增价(人工费)减去节省工期和材料款后,整个工程综合费用降低,节省了后期维护、更新及二次装修的支出。
工程造价低。传统外墙保温系统工序复杂,成本高昂,易形成开裂和脱落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外墙保温材料普遍属于B级材料,外墙保温施工难度大,现有传统外保温产品的市场理论使用年限为25年。按房屋设计寿命70年推算,建筑物需更换保温层两三次,而采用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筑保温与建筑同寿命,无需维护更换,从而降低维修费用至少每平方米1000元,同时解决了巨额维修费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可以扩大使用面积。与传统的砌体结构相比,采用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筑能有效扩大使用面积8%~10%,与框架结构相比,一体化技术体系均为暗梁、暗柱,室内没有影响使用的凸角。
节能环保效果好。采用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筑由于其有结构优势,因此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可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75%的节能标准。此外,采用一体化体系的建筑不使用任何黏土制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垃圾排放。
可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实现建筑工厂化,并逐步实行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由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全面装配而成,而一体化技术完全可以服务于外围护系统。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夹心保温墙板技术已被列为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一。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一体化技术发展。